新闻详情

《论语·先进篇第十一》第25章-第26章:从“恶夫佞者”到“吾与点也”:孔子理想中的学习与人生

2025-11-28


【引读语】

两千多年前的杏坛之上,孔子与四位弟子围坐闲谈,一句 “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,引出了四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志向。有人志在安邦定国,有人愿为礼乐小相,有人向往暮春咏归 —— 这场看似普通的言志对话,不仅藏着孔子的育人智慧,更道尽了 “为政以礼” 与 “人生本真” 的深层密码。今天,我们就从《论语》这两章出发,解锁孔子眼中的理想与坚守。

image

本周论语主讲老师:Tony Zhu


文】11.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。子曰:“贼夫人之子。”子路曰:“有民人焉,有社稷焉,何必读书然后为学?”子曰:“是故恶夫佞者。”

【译文

【解释:“读书为学” 是为政的根基

子路推荐子羔去费地担任地方官,孔子却直言反对:“贼夫人之子。” 这里的 “贼” 是 “伤害” 之意,孔子认为子羔尚未完成学业,缺乏足够的学识与修养,此时让他去治理百姓,既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,也是对年少的子羔的伤害。

子路不服,辩解道:“那里有百姓、有社稷(国家祭祀与政务机构),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算学习呢?” 言下之意,实践中也能增长才干。但孔子却一针见血地回应:“是故恶夫佞者。” 意思是 “这就是我讨厌强词夺理的人的原因”。

孔子并非否定实践的价值,而是强调 “学” 是 “政” 的前提 —— 没有扎实的学识、明辨是非的能力,即便身处官位,也难以真正造福百姓。为政者的责任重大,“读书为学” 的本质,是培养仁爱之心、礼义之识,这才是治理的根基。


image

文】11.26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。子曰:“以吾一日长乎尔,毋吾以也。居则曰‘不吾知也!’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子路率尔而对曰:“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;由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夫子哂之。“求,尔何如?”对曰: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。如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”“赤!尔何如?”对曰:“非曰能之,愿学焉。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”“点,尔何如?”鼓瑟希,铿尔,舍瑟而作,对曰:“异乎三子者之撰。”子曰:“何伤乎?亦各言其志也。”曰: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夫子喟然叹曰:“吾与点也!”三子者出,曾皙后。曾皙曰:“夫三子者之言何如?”子曰:“亦各言其志也已矣。”曰:“夫子何哂由也?”曰:“为国以礼,其言不让,是故哂之。”

【译文

【解释:言志见格局,“礼” 与 “真” 的双重向往

这场著名的 “侍坐言志”,四位弟子的回答各有侧重,而孔子的反应更是耐人寻味:

子路率先抢答,立志治理 “千乘之国”—— 夹在大国之间,外有军队侵犯,内有饥荒困扰,他承诺 “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”(让百姓勇敢且懂得礼义规矩)。但孔子只是 “哂之”(微笑嘲讽);

冉有则务实得多,愿治理 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” 的小国,目标是 “使足民”(让百姓富足),至于礼乐教化,则 “以俟君子”(等待有德行的君子来完善);

公西华谦逊有礼,自称 “非曰能之,愿学焉”,希望在宗庙祭祀、诸侯会盟等场合,担任 “小相”(协助礼仪的官员),专注于礼乐之事;

轮到曾皙时,他正在鼓瑟,琴声渐稀,突然铿的一声停下,起身答道: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 (暮春时节,春装已经穿好,和五六位成年人、六七个孩童,到沂水里洗澡,在舞雩台上吹吹风,唱着歌回来。)

孔子听完,长叹一声:“吾与点也!”(我赞同曾点的志向啊!)

弟子们离开后,曾皙追问孔子为何哂笑子路,孔子道出核心:“为国以礼,其言不让,是故哂之。” 治理国家要以 “礼” 为根本,子路的志向虽远大,但态度轻率、毫不谦让,不符合礼的要求,这正是孔子不认可的地方。

而对于冉有和公西华,孔子也补充说明:“方六七十、如五六十,难道不是国家吗?”“宗庙会同,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?公西华说自己做‘小相’,谁还能做‘大相’呢?” 可见,孔子并非否定三人的志向,而是赞许他们的务实与谦逊,只是更被曾皙的人生境界打动 —— 那种超越功利、回归自然本真的闲适,正是孔子在奔波救世之外,内心深处的精神向往。

image


中心思想这两章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两大核心思想:为政以礼、为学先行与尊重本心、向往本真。为政者需以学识为基、以礼义为纲,谦逊自持;人生不仅有建功立业的追求,更有回归自然、享受生活的本真向往。孔子的 “哂之” 与 “与点”,既是对 “礼” 的坚守,也是对 “真” 的推崇,为我们勾勒出理想人生的双重维度。


2025-11-27


【总结语】从反对子羔 “不学而仕”,到赞许曾皙 “暮春咏归”,孔子的智慧始终贯穿着 “坚守本质” 的核心 —— 为政的本质是学识与礼义,人生的本质是本心与自在。子路的率性、冉有的务实、公西华的谦逊、曾皙的闲情,都是人生的不同面向,而孔子的取舍,正是在告诉我们:既要心怀家国、脚踏实地,也要不忘本心、留一份闲适与自在。愿我们在奔波忙碌中,能记得 “读书为学” 的初心,也能保有 “浴乎沂,风乎舞雩” 的闲情,在 “礼” 与 “真” 之间,活成自己向往的模样。


相关资讯

0755-29766626

相关产品

0755-29766626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