振动环境下,紧固件的松动就像一颗“隐形炸弹”,随时可能引发设备故障。今天,法士威分享一场硬核对比测试,揭秘8种螺母组合的防松性能,帮你找到最适合的防松解决方案。

一、罪魁祸首
松动的根源无非是拉扯、挤压和扭转,振动工况集齐了这些诱因。螺栓和螺母的接合面在振动中就像被一双无形的手反复“拉扯”“挤压”和“扭转”:
1、拉扯:拉扯工况的轴向力拉伸螺栓,导致螺栓伸长。
2、挤压:挤压让螺纹轮廓形变,导致螺纹间隙增大。
3、扭转:振动下的反向扭转产生的切向力,导致螺母或螺栓旋转松动。
这些力的共同作用会导致螺栓或螺母的相对运动,从而消减摩擦力,最终导致松动。
二、解决之道
面对以上罪魁祸首,怎么对症下药呢?为减少松动,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:
1、增加接触面积和摩擦力:通过调整导程角、侧面角和引入锥度来增加螺纹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。
2、化学粘合:使用化学胶粘剂防止螺纹之间的相对运动。
3、机械锁紧:通过特殊的机械结构设计来增加摩擦力或限制运动。
三、防松组合
针对振动松动问题,以下几种典型螺母组合解决方案可供参考:
1、普通螺母:通用件,螺纹间的摩擦提供基本咬合功能。
2、双螺母:通过两个螺母的配合产生额外的摩擦力防松。
3、垫圈类:平垫/弹簧垫/带齿垫/尼龙垫,通过垫圈设计分散压力、增加摩擦力。
4、尼龙锁紧螺母:带有尼龙嵌件,利用尼龙的弹性增加摩擦力来减少相对滑动。
5、化学胶锁紧螺母:通过化学胶粘剂来防止螺母松动。
四、试验设计
通过模拟振动环境并实时监测夹紧力变化,可以精准评估每种螺母组合的防松效。
4.1 试验装置
针对防松性能的试验装置一般由电动机、凸轮机构、负载测量单元、振动传递机构等组成:
1、电动机:提供稳定的旋转运动;
2、滑轮装置: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传递到另一轴,确保动力的高效传递。
3、凸轮机构:安装在旋转轴上,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固定频率的摆动运动。
4、负载测量单元:用于测量被测试螺栓夹紧的两板之间的夹紧力。
5、接近开关:通过记录轴的旋转次数,精准统计振动次数。
振动传递机构:将振动传递到待测件。通过调整滑轮步进,可以改变振动频率,模拟不同强度的振动环境。

4.2 试验试件
基于两种高强度螺栓搭配8种不同螺母垫圈组合进行试验;

4.3 试验参数
振动板末端的振幅为0.175 mm,振动频率3 Hz。每种组合至少进行10000次振动循。测量单元实时收集测试数据。
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,所有实验均重复进行三次,以获得平均数据并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。
五、试验结果:谁是王者
试验后,收集、整理并分析不同螺母和垫圈组合在M16和M10高强度钢螺栓上的松动情况,以及不同初始夹紧力对螺栓松动的影响。
5.1 不同螺母在M16高强度钢螺栓上的松动情况
首先,我们来看不同螺母组合在M16高强度钢螺栓上的实时夹紧力变化情况:

以通用螺母为基准,平垫圈的防松性能略有提升,但效果有限;
双螺母/带齿垫片/弹簧垫/化学胶/尼龙锁紧螺母都能够有效减少松动,效果显著;其中,尼龙锁紧螺母在试验中表现突出。
5.2 不同螺母在M10高强度钢螺栓上的松动情况
不同尺寸的螺栓组合是否也适用于以上发现呢,我们再来看看M10高强度钢螺栓上的松动对比情况:

以通用螺母为基准,平垫圈的防松性能略有提升,但效果有限;
外齿垫/弹簧垫/尼龙垫都能够有效减少松动;双螺母优势更明显;尼龙锁紧螺母和化学胶锁紧螺母在试验中表现最突出。
5.3 不同初始夹紧力下,各螺母在M16高强度钢螺栓上的松动情况
最后,我们分析不同初始夹紧力对M16高强度钢螺栓松动情况的影响:

对于所有初始夹紧力,松动趋势几乎相同。10200次后夹紧力相对于初始夹紧力的松动率计算如下表所示。

当初始夹紧力超过11kN时,松动最小。原因可能是较高的初始夹紧力使紧固件在接触点处发生较大的变形,增加了摩擦阻力,从而减少松动。但是,过高的夹紧力也可能对紧固件结构造成损伤从而影响防松性能。
六、螺丝君经验与总结
在防松性能中,不仅螺栓和螺母起着关键作用,垫圈等紧固件也同样重要。此外,合适的初始紧固力对于确保紧固件的稳定性至关重要。在测试的多种抗松动紧固组合中,化学胶锁紧螺母表现出最显著的抗松动能力,其次是尼龙锁紧螺母。
通过今天的分享,希望你能更好地理解不同锁紧螺母在振动环境下的表现,并为选择合适的防松方案提供科学依据。

返回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