紧固件失效可以说是紧固件使用中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了,除了使用不当造成的失效,在紧固件的生产过程中也有潜在的失效风险。
要想在生产过程中识别出潜在的失效模式,采取对应的措施来预防螺栓失效,是我们每一个紧固件厂家都需要做到的。
今天 ,我们来说说如何从紧固件生产的源头环节:原材料进厂检验,来预防螺栓失效。
在原材料进厂检验环节中,潜在的失效模式主要有三种:原材料规格不符合要求;原材料的成分不合格;原材料的表面有裂纹。
这三种失效模式对应的后果也有三种:原材料无法采用或者需要增加拉拔次数;原材料成分不合格会影响产品的性能,无法满足客户需求;表面有裂纹的原材料生产出的螺栓冷镦过程中会开裂,影响紧固件外观。
造成这三种潜在失效模式的可能原因有:采购环节失误,采买的原材料规格不符;原材料供应方的材料质量失控;原材料的钢坯上有细小裂纹。
为了避免因原材料导致螺栓失效,可以在原材料进厂检验环节,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:对于原材料规格的检验,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线径,每盘原材料都抽查一处来检查材料线径;对于原材料的成分可以用直读光谱仪按照每炉原材料抽查2件来检查其化学成分是否合格;原材料的表面裂纹则可以通过人工目检来控制,如对每盘原材料的外观质量进行目测一次。
另外,紧固件生产所用到的原材料要做好库存先进先出,以便后期查验;不合格的原材料要隔离开并且标识好,对接供应方返工或者退货。